昨天,國家發改委有關司局低調赴蘇州調研經濟形勢。參與座談的紡織服裝巨頭,表達了憂慮:出口乏力還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紡織服裝業快" />
紡織業最怕的產業轉移
昨天,國家發改委有關司局低調赴蘇州調研經濟形勢。參與座談的紡織服裝巨頭,表達了憂慮:出口乏力還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紡織服裝業快速向東南亞國家轉移。
根據東莞制衣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~7月江蘇口岸服裝出口增長乏力、玩具出口值下降。據南京海關統計,今年1~7月江蘇口岸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(下稱“服裝”)價值7.3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長4.3%,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29.1個百分點。月度出口值呈逐步回升態勢。
不過上述紡織服裝巨頭表示,最可怕的還不是出口增長乏力,而是紡織服裝產業永久性地遷往東南亞國家。
“這是最大的影響。現在我們主要的優勢是產業鏈配套齊全。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鏈一旦形成,我們就會受到更大沖擊。他們的人工成本低得多,設備也不錯,我們去印尼考察,很多設備超過中國。”他說。
訂單正在流失,流向了東南亞國家。隨著服裝訂單一起流走的,則將是越來越多的上游原料生產企業。
供職于一家英國服裝企業的李小姐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,以她所在的公司為例,2012年之前,70%的訂單生產會放在中國,從2012年開始,只有30%放在中國。這個30%的構成,一是高端服裝(如毛呢大衣),二是為了分散風險,在各國之間多元配置。
“中國的加工費,平均來說,每件衣服如果是10美元,孟加拉國大概是5美元,而且英國從孟加拉國進口商品,可以免收關稅,這又是一道。”李小姐說,“此外,中國這邊工廠人手緊張,交貨特別慢,外商面臨著供貨期無法保障的風險,而且行情稍微一好,工廠就漫天要價。總的算下來,訂單顯然是放到孟加拉國比較劃算。”